第三節后股權分置時代市場變化狀況和特征分析
2006年6月19日隨著首家全流通IPO的中工國際上市以及100股三一重工法人股以每股成交價格11.18元完成拋售我國資本市場進入了后股權分置時代,后股權分置時代是股份流轉順暢的時代。公司控股股東從資本市場后臺步入前臺;上市上市公司高管人員股權激勵與上市公司利益到接為一體;機構投資者變得舉足輕重外資購并廣泛地參與到A股市場并出現斬首行動;上市公司并購戰因爭奪公司控制權而日益頻繁和激烈。總之,市場參與者利益顯性化。
2.3.1管理層利益與上市公司利益捆綁在一起
后股權分置時代解決了管理層激勵的問題--客觀上存在上市公司管理層利用其優勢地位牟取不正當利益的動機和可能。
股權激勵是國際通行的解決委托代理問題的有效途徑,彌補了傳統激勵辦法的不足,將高管人員與企業緊密聯結在一起,起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效果。給高管人員戴上一副金手銬極大地降低了兩權分離導致的代理成本。股權激勵將經營管理層與上市公司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能夠激發高管人員的經營積極性和公司歸屬感,對于解決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委托代理問題,降低代理成本具有積極作用。因此,不僅上市公司管理層積極推動建立股權激勵制度,而且控股股東也希望借此將高管人員利益與上市公司緊密聯系起來。如最近廣東省國資委表示,將修改對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考核辦法,用對上市公司市值的考核取代原來對凈資產值的考核,今后將把對管理層的股權激勵作為主要的激勵手段,以此實現國有股東、投資者和管理層利益一致化。目前廣東不少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權激勵計劃,如金發科技、華發股份、深萬科、華僑城等。
2.3.2、控股股東角色的轉變
股權分置完成后,控股股東由原來的利益相關者成為資本市場的實際參與者。股改前控股股東與流通股東大股東與小股東的利益沖突相互交織,控股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只在于資產凈值的增減而不關心二級市場的股價波動。股權分置改革使得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效用函數發生變化,其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為模式也隨之改變,從股改前的單一從公司內部轉移收益,發展為在外部市場獲取資本利得和從內部轉移收益這兩種方式間的權衡。全流通情況下的大股東行為:首先,上市公司大股東都有提高未來股票轉讓價格的動機。其次,大股東持股比例、股票價格期望值(基于完全信息)和股改后市場價格是影響大股東行為的主要因素。再次,大股東可能采取的行動更為多樣化:各種形式的“隧道行動”、盈余管理、低價增持股份、注入資產和與機構合并。
控股股東的角色換位改變了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利益取向不一致的矛盾,有助于鞏固全體股東的共同利益基礎推動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有助于控股股東完善資本運營機制從整體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有助于上市公司從靜態考核轉變為動態考核,便于控股股東著眼于公司戰略的發展
另一方面,大股東身份的轉變,對監管提出了新的挑戰。上市公司大股東由非流通股的“一股獨大”轉變為流通股的“一股獨大”,使他們進行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的動機可能更強。根據“經濟人”的假設,上市公司大股東都有提高未來股票轉讓價格的動機,可能會以持有可流通股票為契機,利用其信息優勢,以及小股東無法分享的控制權,通過利潤操縱等系列行為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侵蝕中小股東權益。同時,股份全流通使大股東可能采取的行動更為多樣化:各種形式的“隧道行動”(tunneling)、盈余管理、注入資產和選擇性信息披露等。同時,大股東減持和兌現股份并侵害公司利益的行為值得警惕。
2.3.3機構投資者的地位和影響舉足輕重重
我國機構投資者隊伍迅速壯大,使其在證券市場的地位和影響不斷擴大。到2006年6月底,我國基金公司數量已達57家,證券投資基金規模達4262億份,取得QFII資格的機構達42家,投資額度達71.5億美元,所有機構投資者持有的A股流通市值占比已經超過30%。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壯大,一方面有利于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強化對管理層的監督,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劇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高管人員相互勾結,將部分重大的未公開信息事先透露給機構投資者,并聯手進行內幕交易或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活動,謀求非法利益,損害市場的公平性和中小投資者利益。
2.3.4、外國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參與更深更廣
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的發布外國投資者對A股的參與迎來了新的歷史性機遇而股權分置改革又將使外資通過資本運作獲取利益的渠道更為完善G華新通過將向其第二大股東瑞士HolchinB.V.定向發行A股,使HolchinB.V.實現對公司的戰略投資,并進而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
毋庸置疑外資對對A股市場的參與有利于提升A股公司治理與透明度增強國際知名度與海外市場開拓能力提高A股上市公司的質量同時外資還可能帶來國際市場上比較前沿的交易方式投資工具和資產配置的操作技術有利于提高我國機構投資者的風險管理意識和操作能力樹立理性投資理念但是外資的不斷流入也可能使我國資本市場承受著國際風險的沖擊和壓力并給監管和市場監察帶來新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