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林毅夫:“關于制度變遷的經濟學理論:誘致性變遷與強制性變遷”,載R·科斯等:《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劉守英等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
【2】諾思:《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劉守英譯,上海三聯書店,1994年版。
【3】陳昕:《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產權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C],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4】張軍:《現代產權經濟學》[M],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5】劉俊海:《股東諸權利如何行使與保護》[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
【6】盧現祥:《西方新制度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6年。
【7】鄭振龍:《各國股票市場比較研究》[M],中國發展出版社,1996年。
【8】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9】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C],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0】劉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權的保護》[M],法律出版社,1997年。
【11】嚴武、李漢國、吳冬梅等:《證券市場管理國際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年。
【12】廖文:“中國股市若干問題的信息經濟學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8(1)。
【13】萬國華:《世紀末證券市場大趨勢》[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年。
【14】費方域:《企業的產權分析》[M],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5】張暉明:《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邏輯》[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16】曹鳳歧:《股份制與現代企業制度》[M],企業管理出版社,1998。
【17】盧昌崇:《企業治理結構》[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18】洪銀興:《贏得市場——市場經濟理論的新發展》[M],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
【19】洪偉力:《證券市場監管:理論與實踐》[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
【20】江孝感,蔣尚華:“完全信息條件下股市博弈模型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9(8)。
【21】田志龍:《經營者監督與激勵:公司治理的理論與實踐》[M],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年。
【22】劉波:《資本市場結構》[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
【23】科斯、斯蒂格利茨等:《契約經濟學》[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4】哈羅德、德姆塞茨:《所有權控制權與企業》[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5】江曉蔽:“關于證券市場監管的探索”[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9(4)。
【26】布萊爾:《所有權與控制:面向21世紀的公司治理探索》[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27】王彬:《公司的控制權結構》[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
【28】張維迎:《企業理論與中國企業改革》[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29】方賢明:《制度變遷與金融結構調整》[M],中國金融出版社,1999。
【30】梁能:《公司治理結構:中國的實踐與美國的經驗》[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31】符啟林:“試論我國證券監管的模式”[J],《政法論壇》,2000(2)。
【32】趙學軍:《論證券監管》[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33】陳升、周升業、吳曉求:《海外證券市場》[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
【34】黃群慧:《控制權作為企業家的激勵約束因素:理論分析及現實解釋意義》[J],《經濟研究》2000年第1期,P4。
【35】夏冬林、錢蘋:《“儼搭便車”與公司治理結構中股東行為的分析》[R],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2000年。
【36】戴園晨:“股市泡沫生成機理以及由大辯論引發的深層思考”[J],《經濟研究》,2001(4)。
【37】段亞林:《論大股東股權濫用及實例》[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年。
【38】北京奧爾多投資研究中心:《風險、不確定性與秩序》[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
【39】柳經緯:《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法律問題研究》[M],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年。
【40】莊序瑩:《中國證券市場監管理論與實踐》[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
【41】何誠潁:“中國股市‘板塊現象’分析”[J],《經濟研究》,2001(12)。
【42】朱從玖:《投資者保護——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C],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43】文貫中:“市場機制、政府定位和法制”[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2年。
【44】汪洪濤:《制度經濟學:制度及制度變遷性質解釋》[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
【45】朱亞芬:“操縱市場行為的法律規制”[J],《財經問題研究》,2003(9)。
【46】唐彩虹:“我國證券市場投資者利益保護乏力問題探微”[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6)。
【47】馬勝:“規范上市公司管理,保護投資者利益——對中國上市公司推行獨立董事制度的思考”[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
【48】張衛國、邱昱芳:《后安然時代》[C],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
【49】郭鋒:《投資者權益與公司治理——為投資者的權利而斗爭》[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
【50】全賢唐、張健:《經濟博弈分析》[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
【51】饒育蕾、 劉達鋒:《行為金融學》[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年。
【52】夏大慰、 史東輝等:《政府規制:理論、經驗與中國的改革》[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
【53】張鈺新:“法律、投資者保護和金融體系的發展”[J],《經濟評論》,2004(3)。
【54】曹榮湘:《風險與金融安排》[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55】越萬一:《公司治理法律問題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4年。
【56】王國剛:《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層問題》[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57】王京、騰必焱:《證券法比較研究》[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
【58】任明:“公司治理結構與績效關系的經濟學分析:兼論我國電信企業治理結構需解決的關鍵問題”[J],《通信企業管理》,2004(1)。
【59】何旭強、鄭江淮、劉海鵬:“投資者保護與證券市場發展——理論、經驗與政策的探討”[C],深圳證券交易所第七屆會員單位與基金公司研究成果,2005年。
【60】趙濤、鄭祖玄、何旭強:“股權分置背景下的隧道效應與過度融資”[C],深圳證券交易所第七屆會員單位與基金公司研究成果,2005年。
【61】吳曉求:“資本市場必須進行深層次的制度調整和改革”[J],《證券市場周刊》,2005年1月22日。
【62】王國剛曹紅輝:“透析影響今年股市運行的若干因素”[N],《中國證券報》,2005年4月13日。
【63】劉洪.中國上市公司業績操縱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論文。
【64】陳斌,李信民,杜要忠.中國股市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深圳證券交易所綜合研究所,2002,4。
【1】Harris,L.,2002,“TradingandExchanges:MarketMicrostructureforPractitioners”,OxfordUniversityPress.
【2】Mcinish,ThomasH.,andRobertA.Wood,1995,“HiddenlimitordersontheNYSE”,JournalofPortfolioManagement,19-26.
【3】O’Hara,Maureen,1995,Marketmicrostructuretheory,BasilBlackwellLtd.
【4】Roell,A.,1999,“LiquidityinLimitOrderBookMarketsandSinglePriceAuctionswithImperfectCompetition”,WorkingPaper,PrincetonUniversity.
【5】Gemmill,Gordon,1996,“Transparencyandliquidity:AstudyofblocktradesontheLondonStockExchangeunderdifferentpublicationrules”,JournalofFinance,
【6】NBiais,B.,1993,“PriceFormationandEquilibriumLiquidityinFragmentedandCentralizedMarkets”,JournalofFinance48,157-185.
【7】Panago,Marco,andAilsaRoell,1996,“Transparencyandliquidity:AcomparisonofAuctionanddealermarketswithinformedtrading”,JournalofFinance,Vol.LI,No.2,579-611.
【8】Bloomfield,Robert,andMaureenO’Hara,2000,“Cantransparentmarketssurvive?”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55,425-459.
【9】Lyons,RichardK.,1996,“Optimaltransparencyinadealermarketwithanapplicationtoforeignexchange”,JournalofFinancialIntermediation5,225-254.
【10】Madhavan,Ananth,1996,“Securitypricesandmarkettransparency”,JournalofFinancialIntermediation5,255-283.
【11】Flood,MarkD,RonaldHuisman,KeesG.Koedijk,andRonaldJ.Mahieu,1999,“Quotedisclosureandpricediscoveryinmultiple-dealerfinancialmarkets”,ReviewofFinancialStudies12,No.3,37-59.
【12】Madhavan,A.,1992,“TradingMechanismsinSecuritiesMarkets”,JournalofFinanceXLVI.
【13】Benveniste,L.,A.Marcus,andW.Wilhelm,1992,“What’sSpecialAbouttheSpecialist?”,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32,61-86.
【14】Madhavan,A.,D.Porter,andD.Weaver,2000,“ShouldSecuritiesMarketsbeTransparent?”WorkingPaper,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
【15】Chowdhry,Bhagwan,andVikramNanda,1991,“Multimarkettradingandmarketliquidity”,ReviewofFinancialStudies4,No.3,483-511.
【16】Madhavan,Ananth,1995,“Consolidation,fragmentation,andthedisclosureoftradinginformation”,ReviewofFinancialStudies8,No.3,579-603.
【17】Bloomfield,R.,andM.O’Hara,1999,“MarketTransparency:WhoWinsandWhoLoses?”,ReviewofFinancialStudies12,5-35.
【18】Coase,Ronald,《TheFirm,theMarket,andtheLaw.Chicago》[M],Univ.ofChicagoPress.,1960.
【19】Jensen,MIchaelandWilliamMeckling,“TheoryoftheFirm:ManagerialBEhavior,AgencyCosts,andOwnershipStructur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1,1976,5—50.
【20】Shleifer,Andrei,RobertVishny:“LargeShareholdersandCorporateControl”[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94,1986,461—488.
【21】Shleifer,Andrei,andRobertW.Vishny:“ASurveyofCorporateGovernance”[J],JournalofFinance,52,1997,737—783.
【22】Barclay,MichaelandCliffordHolderness:“PrivateBenefitsfromControlofPubliccorporation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5,1989,371—395.
【23】LaPorta,Rafael,FlorencioLopez-de-Silanes,AndreiSheifer,RobertW.Vishny.,“InvestorProtection:Origins,Consequences,Reform”[C],1999,TheWorldBank.FinancialSectorDiscussionPaperNo.1.
【24】LaPorta,Rafael,FlorencioLopez-de—Silanes,AndreiShleifer,andRobertW.Vishny,“LawandFinance”[M],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06,1998,1113—1155.
【25】Hart,OliverandJOhnMoore:“PropertyRightsandtheNatureoftheFirm”[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0,1119—1158.
【26】LaPorta,Rafael,FlorencioLpoez-de—Silanes,andAndreiShleifer,“CorporateOwnershiparoundtheWorld”[J],JournalofFinance,54,1999.
【27】LaPorta,Rafael,FlorencioLopez-de—Silanes,AndreiShleifer,andRobertVishny,“InvestorProtectionandCorporateGovernance”,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58,2000,3—37.
【28】Johnson,SimonandAndreiShleifer.:“PrivatizationandCorporateGovernance.”[M],2001,Manuscript.HarvardBusinessSchool.
【29】Johnson,S.,P.Boone,A.BreachandE.Friedman:“CorporateGovernanceintheAsiaFinancialCrisi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58(2000),141-186.
【30】Klapper,L.F.andI.Love:“CorporateGovernance,InvestorProtection,andPerformanceinEmergingMarkets”[C],WorkingPaper#2818,WorldBank(2002).
【31】Kumar,KrishnaRaghuramRajanandLuigiZingales:“WhatDeterminesFirmSize?”[D],WorkingPaper,2001,YaleSchoolofManagement’sEconomicsResearchNetwork..
【32】Claessens,Stijn,SimeonDjankov,JosephP.H.FanandLarryH.P.Lang,“ExproriationofMinorityShareholders;EvidencefromEastAsia”[C],WorkingPaper,WorldBank,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