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1990、1991年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以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證券市場為國民經濟建設籌集了大量資金,對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支持國民經濟增長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證券市場發展過程中,一大批大中型企業通過改制上市,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實踐中起到了先導和示范作用,國內居民的投資渠道增加,金融結構得到改善,國外資金被引進,促進了國內經濟發展。
中國股票市場從開始的幾家上市公司、幾只股票,發展到現在千余家上市公司。截至2005年12月底,境內上市公司總數達1381家,總市值32430億元,流通市值10630億元;證券公司133家,總資產約5618億元,營業網點約3000個;基金管理公司34家,證券投資基金95只,基金規模1650.09億份,基金總凈值為1744.31億元,成為亞洲第三大規模的證券市場。
但是,在證券市場積極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同時,一直伴隨著上市公司的高管、大股東和機構投資者欺詐和侵犯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行為。無論證券市場如何高度發達和制度如何健全,即使在美國,大股東和莊家欺詐和侵犯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行為依然存在。只要證券市場存在,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大股東、公司的高管和機構投資者欺詐和侵犯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行為就會存在。因此,如何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和研究課題。
證券市場是一個多方參與的特殊系統,參與者有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大股東、中小投資者、券商等中介機構、交易所,還有政府。因此,一般的系統,其子系統的目標是一致的,因此,各子系統是容易協調的。而證券市場的各參與者(子系統)的目標,在短期內往往是不一致的,各子系統之間存在著博弈。因此,我們從系統理論和方法角度、從博弈論角度研究這一特殊系統很有必要。
證券市場既是一個特殊系統,又是一個在特殊環境中的產物。因為,我國原來是一個計劃經濟和國有體制的國家,證券市場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出來的產物,處于新興和轉軌期的中國股票市場從投資者結構、監管方式、股市波動性、市場微觀結構乃至上市公司股權結構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小投資者(散戶)的數量占了股市投資者的大部分、資金量的40%。作為市場主體之一,其行為結果對市場同樣會產生一定影響,但多年來對證券市場的研究較少涉及散戶問題,80%的散戶處于虧損狀態,因此,從我國證券市場的特殊環境出發,研究這一特殊產物下的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問題,很有必要。當然,作為證券市場,它有很多共性,通過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既研究它的個性問題,也需要研究共性問題。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通過研究我國證券市場這一系統特殊特征,分析證券市場參與各方子系統的利益目標、以及由各方利益沖突所引起博弈過程的機理,確定中小投資者利益被侵犯的各種可能性分析,并系統研究如何有效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為證券監管部門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提供決策支持。
課題的創新點:
與國內外在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問題研究領域現狀比較創新之處:
1、運用系統工程學、制度經濟學、博弈論、行為金融學等學科的角度對證券市場參與各方的利益目標及各方的利益沖突所引起博弈過程的機理進行系統分析
2、股權分置完成后,控股股東由原來的利益相關者成為資本市場的實際參與者。其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為模式也隨之改變,從股改前的單一從公司內部轉移收益,發展為在外部市場獲取資本利得和從內部轉移收益這兩種方式間的權衡。本課題對股份全流通使大股東可能采取的行動更為多樣化進行了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