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萬福生科虛假陳述事件投資者利益補償專項基金將全部劃付至適格投資者賬戶。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莊穆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萬福生科投資者補償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實現了全面充分補償的目標。他介紹說,截至投資者有效申報截止日,適格投資者有效申報賬戶數為12756個,占適格投資者賬戶總數的95.01%,有效申報金額為178,565,084元,占應補償總金額的99.56%。
莊穆認為,作為國內首例證券中介機構主動出資先行賠付投資者損失的案例,開辟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新途徑。他表示,對于未接受基金補償的適格投資者,在一定時間內可主動聯系平安證券和解,未接受補償的適格投資者后續仍可通過訴訟方式獲得賠償。
95%、99.5%,堪稱圓滿 未接受者仍可通過訴訟獲得賠償
中國證券報:到目前為止,專項補償基金的補償情況是怎樣的?和解比例有多少?沒有和解的那部分投資者的原因是什么?后續怎么處理?
莊穆:可以這樣總結,保護基金公司接受平安證券委托擔任萬福生科案專項補償基金管理人以來,絕大多數適格投資者與平安證券達成了和解,并接受補償。按照專項補償基金補償方案,6月28日是投資者申請補償的有效申報截止日。據統計,在有效申報截止期內,專項補償基金網站適格投資者注冊賬戶數12977個,其中簽署《和解承諾函》的賬戶數12852個,占適格投資者賬戶總數的95.72%,簽署《和解承諾函》賬戶的補償金額共計178,659,684元,占應補償總金額的99.62%;同時,適格投資者有效申報賬戶數為12756個,占適格投資者賬戶總數的95.01%,有效申報金額為178,565,084元,占應補償總金額的99.56%。日前,保護基金公司已通過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證券結算系統將投資者已確認的補償資金劃撥至適格投資者托管券商,再由托管券商劃至投資者資金賬戶,最終完成補償資金的支付。今天,即7月3日,補償資金已全部劃至投資者賬戶,投資者可自行查詢到賬情況。
盡管受補償的投資者賬戶數和補償金額分別達到95%和99.5%以上,超出了我們自己的預期,但還是留了一點遺憾。據統計,截至目前,還有600多名適格投資者未接受基金補償,涉及的補償金額約78萬元。對此,我們逐個進行了排查、核對,原因主要有四個。一是通過電話、信函等各種方式都無法聯系到適格投資者;二是適格投資者已經了解補償信息,但因為補償金額比較少,明確表示主動放棄補償;三是客戶同意接受基金補償,但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完成有效操作,例如已經完成網簽,但未在6月28日15時完成有效申報或提交書面材料;四是不接受補償方案和補償金額。
7月11日專項補償基金存續期滿,屆時將進行專項補償基金的清算及審計工作,并將剩余財產返還平安證券。對于未接受基金補償的適格投資者,在一定時間內,其可主動聯系平安證券,平安證券在核實其身份后,按基金補償方案與適格投資者達成和解并支付補償金額。此外,未接受補償的適格投資者后續仍可通過訴訟方式獲得賠償。
最大限度保護投資者 利用各方力量快速完成補償
中國證券報: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能達到這么高的和解比例很不容易,請問是如何實現的?
莊穆:首先是證監會的支持、鼓勵和相關各方的高度重視。肖主席上任后,把投資者保護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兩維護、一促進”,其中之一就是維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前不久,劉新華副主席也明確提出證監會鼓勵利用市場化機制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對先行賠付方式持積極的支持態度。會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是對我們工作的重大鞭策,只能干好不能干砸了。在這樣的背景下,系統內相關單位專門成立了萬福生科案件投資者利益補償協調小組。在協調小組工作機制下,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深交所、保護基金公司等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就投資者利益補償工作進行信息交流、問題溝通和工作配合,確保補償工作的順利開展。可以說,高效的多方協調機制是推進補償工作順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同時,方案制訂上遵循了嚴格執行現行有關法律、最大限度地保護投資者、利用證券市場各方力量高效快速完成補償工作的原則,也為補償工作的順利推進以及投資者對補償工作的認可奠定了基礎。
保護基金公司作為補償基金的管理人,一切工作以最大限度地維護投資者權益、最廣泛地推動適格投資者積極參與為目標,全程介入,獨立工作,確保將管理人工作辦好、辦實,最大限度方便投資者,盡量減輕投資者時間成本和參與的經濟成本,最大限度維護投資者利益,切實貫徹落實證監會“兩維護、一促進”的工作要求。有兩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一個是,根據適格投資者補償方案,6月11日23點為網簽截止時間。通過前期的積極推動,投資者踴躍參與,截至6月11日23點雖然網簽投資者賬戶數已占適格投資者賬戶總數的93.61%,但還有685名適格投資者未注冊,有173名適格投資者已注冊未網簽,涉及補償金額共計158萬多元。我們認為還應進一步擴大戰果,使未注冊的投資者盡可能地得到補償。為使廣大適格投資者盡可能都得到補償,在不改變整體補償方案和補償流程的前提下,在不影響已經網簽的投資者的情況下,保護基金公司經過慎重考慮,決定重開網簽,將申報期延長至6月28日,給投資者以再一次的機會。我們的理念是,只要條件允許,能多補償一位投資者就多補償一位。重新開放網簽后,截至6月28日,新增注冊適格投資者236名,新增網簽適格投資者284名,涉及補償金額共計89萬多元。
另一個是,我們急投資者之所急,及時提醒投資者正確申報。6月17日申報開始后,有部分投資者對申報操作理解有誤,導致形成無效申報。得知情況后,保護基金公司立即提醒補償工作組及時發布提示公告,提醒投資者如何才能正確完成申報操作。提示公告發布后,從6月19日起,投資者無效申報的情況明顯下降。現在看來,這些務實的做法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先行賠付 開辟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新途徑
中國證券報:據了解看,投資者對這次補償事件的處理還是比較滿意的,請問為什么會取得這么成功的效果?
莊穆:的確如此。實際上作為一項全新事項,社會各界對本次補償工作的認識,從開始的有所質疑到目前的普遍認可,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例如,補償工作剛開始時,曾有不少法律界人士對本次補償工作的期限、補償金額的計算方法等提出過異議,但他們后續了解到證監會公布的投資者補償工作進展及相關數據后,對補償工作逐步認可并給予了肯定。有位維權律師指出,歷史上還沒有任何因一家上市公司受損的股民能夠得到如此充分的賠償,她還說到“我們之前受理過100多個萬福生科股民的訴訟申請,后來我都勸他們參與和解了。”從投資者角度,開始時,補償工作組與他們取得聯系,相當一部分投資者明確表示不接受和解擬訴訟或者是持遲疑、觀望的態度。但是,隨著補償工作的推進,隨著投資者對本次補償方案了解的深入,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欣然選擇接受補償,從相關補償數據的變化趨勢中,也可以看出這一明顯變化。
能夠取得如此成功,我認為最關鍵的是,作為國內首例證券中介機構主動出資先行賠付投資者損失的案例,開辟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新途徑。專項補償基金對投資者的賠償模式,最大的創新之處在于擱置了復雜的責任認定和劃分等問題,先行補償符合條件投資者的損失,使投資者高效率、低成本地獲得實際賠償,再通過法律手段向其他相關責任方進行追償。這是國內證券市場首次打破了以往類似事件中小投資者難以獲得有效賠償的不利狀況,具有重要的開創性意義。在涉眾案件的查處過程中,如何切實保護受害人的利益,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成熟資本市場執法過程中廣泛采用和解制度,目前在我國仍存在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據的問題。雖然萬福生科專項補償基金的做法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和解制度,因為它畢竟還有一個“后追”的問題,但應該說在這方面的探索邁出了重要一步,在現有法律框架下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投資者利益,對推動司法實踐與改進,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發行和投資者利益保護制度,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