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日前通報了廣東百靈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高曉莉等人涉嫌操縱證券市場案。高曉莉作為廣東百靈信的控股股東兼總經理,先后233次“搶帽子”交易97只證券,非法獲利2570萬余元。
“搶帽子”交易金額高達20億
2009年6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反映,集中在廣州營業部的一批具有陜西背景的賬戶,在廣東百靈信推薦某股前買入該股票,薦股后賣出,大量獲利,其行為符合“搶帽子”交易的特征,涉嫌操縱市場。2009年7月,證監會正式對廣東百靈信、高曉莉等人涉嫌操縱證券市場案立案調查。
“我們采取了突襲戰術,高曉莉等人和證據都被當場控制住。”證監會稽查總隊調查組人員介紹說,調查人員突然襲擊,在同一時間分別控制住了涉案的主要嫌疑人,第一時間取得了相關證據,為后續的順利調查提供了重要線索。
證監會調查發現,2008年至2009年間,廣東百靈信共公開發布薦股資料295次,薦股文章多達1222篇。期間,高曉莉等人利用其實際控制的“李某”等涉案賬戶以先行買入證券,后向公眾推薦,再搶先賣出證券的手法,先后233次交易97只證券,累計成交金額20億余元,獲利2570萬余元。
證監會認為,廣東百靈信、高曉莉等人以“搶帽子”交易方式操縱證券市場,并涉嫌構成犯罪,遂于2010年6月將該案移送公安機關偵查。目前,公安機關已將主要涉案人員高曉莉等人依法逮捕。
股東換手:老牌證券咨詢機構“淪落”
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投資咨詢公司信息公示欄目顯示,廣東百靈信是一家具備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的證券投資咨詢機構,注冊資本金1000萬元人民幣,協會特地注明,廣東百靈信已“被證監會立案稽查,暫停新增證券投資咨詢業務”。
廣東百靈信作為老牌證券咨詢公司,早在1997年就已成立,是最早具有證券投資咨詢資格的專業證券咨詢機構之一。
通過百度搜索,廣東百靈信在一個招聘廣告中宣稱,“一直以來,百靈信都是中國證券界一家優秀的投資咨詢公司”。百靈信公司自稱,堅持“海納百川、靈動隨變、誠信專業”的經營宗旨,依靠精細高效,服務周到的優勢,為客戶量身定做一系列最具有成效的投資分析和投資組合方案,為企業、個人作出明智的投資決策助一臂之力。
廣東百靈信還稱,公司業務范圍主要包括對外投資、項目投資管理、財務顧問證券咨詢、房地產咨詢、商貿信息咨詢等。公司研發團隊強大,目前擁有40%的碩士研究生,一大批國內知名的股評專家,長期在電視節目中擔任嘉賓。公司與多家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建立了證券研究室,并為其提供專業的證券咨詢服務。此外,公司還擁有一批專業的投資策劃人才,其中包括曾在國內信托投資公司、期貨公司等金融機構任職的主要負責人,受托于政府的資產管理財務顧問,成功盤活了廣東順德、海南省等地方企業近50億元人民幣的國有資產。公司曾成功參與了萬家樂、瓊能源、杭州百大等多家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
這么一家老牌咨詢機構,其大股東曾是廣州三新實業有限公司,擁有近百億資產。
2007年10月16日,高曉莉、高曉霞兩人合計出資1000萬元,從原股東接手了廣東百靈信,而百靈信的法定代表人也變更為高曉莉。原股東表示,轉讓之后,其與百靈信便無任何關系。
高曉莉等人接手廣東百靈信后,利用廣東百靈信及公司分析師的名義,在多家媒體公開發布薦股資料,采用先行買入證券,后向公眾推薦,再搶先賣出證券的手法,非法獲利2570萬余元。
例如,2009年6月3日,高曉莉控制的賬戶累計買入“紫江企業”(600210估值,測評,行情,資訊,主力買賣)316萬余股,買入成交金額1611萬余元;2009年6月3日收盤后,在多家媒體發布署名為廣東百靈信的薦股文章;2009年6月4日,上述賬戶賣出“紫江企業”(600210估值,測評,行情,資訊,主力買賣)316萬余股,賣出成交金額1684萬余元。
2009年6月8日,高曉莉控制的賬戶累計買入“山東海龍”(000677估值,測評,行情,資訊,主力買賣)254萬余股,買入成交金額1473萬余元;2009年6月8日收盤后,在多家媒體發布署名為廣東百靈信的薦股文章;2009年6月10日,上述賬戶賣出“山東海龍”(000677估值,測評,行情,資訊,主力買賣)254萬余股,賣出成交金額1500萬余元。
嚴打違規:“爬山梁、進窯洞”找證據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本案的偵查有兩大特點:
一是需要收集整理大量薦股文章。為了收集廣東百靈信的薦股文章,調查人員赴報社、圖書館等地,逐版查閱涉案期間的報紙,并一一復印固定證據,同時及時對當事人在網絡上發表的薦股文章進行證據保全,為最終認定其實施“搶帽子”操縱股票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為了怕當事人刪除相關賬號發布的薦股文章,我們對廣東百靈信在互聯網上發布的薦股文章進行了公證。”調查人員說。
二是尋找涉案賬號歷經周折。本案中高曉莉利用了大量其老家——陜西欠發達地區村民的身份證開立證券賬戶,實現其違法所得。調查人員“爬山梁、進窯洞”,一一走訪取證。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證監會將依法堅決查處包括“搶帽子”操縱在內的各類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應以本案警示自身,誠信執業,守法經營;廣大投資者要注意仔細甄別薦股信息,不給違法者以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