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利用網絡等媒體開展非法證券投資咨詢及委托理財活動的行為時有發生,其形勢和手段復雜多變,隱蔽性、欺詐性逐步加強,為了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不受侵害,現列舉一些幫助識別非法投資咨詢活動的基本方法,幫助投資者更好地分辨這些非法行為。
1、核實業務資格。投資者在接受有關機構證券投資咨詢或委托理財服務之前,應查看該機構或個人是否已取得中國證監會或中國證券業協會頒發的證券經營業務許可證或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證書,必要時可登錄中國證監會和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查詢核實。
2、細看營業執照。目前非法證券經營機構大多是無工商登記、無固定辦公地點、無固定聯系電話的“三無”機構。投資者不得與不具有合法營業執照的機構或個人開展經營業務往來,否則不受國家法律保護。
3、甄別證券網站。非法證券活動網站域名通常含有1、6、8等數字,以財經網站或經營炒股軟件網站、炒股論壇等面目出現;相當一部分網站不公布ICP備案號或者使用虛假的ICP備案號,公布的公司經營地址與網站備案地址通常分屬兩地;網站大都設有“推薦黑馬”、“投資內參”、“操作策略”等互動欄目,發表大量未注明來源或僅標明是本站供稿的股評和薦股文章,提供股評和薦股服務,以免費診股、免費贈送牛股或者免費索取選股投資策略等名目,引誘投資者輸入姓名、手機號碼等信息,并注冊會員。投資者可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ICP/IP地址備案管理系統查詢核實相關網站有無依法辦理備案手續及其真實的ICP備案信息,并依據上述特征辨別網站是否屬非法證券活動網站。
4、警惕營銷電話。當電視臺、電臺、網站等媒體以免費提供金股或免費診股為由引誘投資者撥打有關熱線電話或發送手機短信時,投資者一定要謹慎,因為這極有可能是不法機構以此獲取你的電話號碼并對你展開非法證券營銷的開始。
5、提防違規節目。而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電視臺、電臺在播出相關證券節目時,必須對參與節目的證券分析師是否具有合法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進行審查,并充分披露上述相關信息,注明證券分析師的真實單位和真實姓名,對投資風險作充分揭示。
6、慎簽業務合同。非法證券經營機構往往不與投資者簽訂證券投資咨詢或委托理財服務合同,有的以虛假的軟件銷售合同或資訊服務合同代替證券投資咨詢或委托理財服務合同,還有的以虛假的機構名義并偽造公章與投資者簽署相關服務合同,以規避監管。因此,不簽訂合同或者以其他合同代替證券投資咨詢等服務合同都是違法的,也不利于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7、切勿對私付款。非法證券經營機構給投資者提供的指定匯款賬戶通常是私人賬戶,其業務人員往往以合理避稅為由解答投資者的疑問,說服投資者匯款。但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合法的證券投資咨詢等機構應當在其注冊地以法人名義開立或指定唯一的銀行存款賬戶專門用于收取咨詢服務等費用;而且,相關機構的行為涉嫌偷稅漏稅,屬嚴重違法,投資者將資金匯入私人賬戶,不利于保護其合法權益。因此,遇到有關機構要求將資金匯入私人賬戶時,投資者應格外警惕。
8、提升防范意識。非法證券經營機構或個人主要利用投資者急于賺錢或扭虧的心理,夸大宣傳,引誘投資者上鉤。如果投資者能夠時刻保持理性,摒棄“一夜暴富”和天上掉餡餅的思想,則非法證券活動就會喪失存在的土壤。(仇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