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刺激經濟計劃穩步推行,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國內證券市場日漸升溫,市場交易活躍,投資者信心增強。但與此同時,非法證券委托理財等違法犯罪活動頻繁出現,嚴重擾亂了證券市場秩序,侵害了合法機構利益,造成眾多投資者損失,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對此,證監會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堅決制止,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曝光非法機構和非法網站黑名單600余個,查處非法證券委托理財等案件60余起,對凈化市場起到了積極作用。日前,海南證監局組織轄區內23家證券營業部在??谑心蟻啅V場開展“防范非法證券投資咨詢和非法證券委托理財”大型宣傳教育活動,拉開“防范非法證券活動風險投資者教育宣傳月活動”序幕,以此引導投資者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培養正確投資理念,營造防范和打擊非法證券活動的良好環境。
為了防止更多投資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現將常見的非法證券委托理財活動予以介紹,希望投資者在了解相關規則、充分認識風險的基礎上謹慎、理性地參與證券市場投資,盡量規避陷阱,有效防范風險。
一、委托理財和非法證券委托理財的區別
委托理財是近年來在我國資本市場上出現的一個新概念,簡單地說,委托理財就是委托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將自己合法擁有的資產委托給專業機構管理,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要求的投資類別和方向自主進行投資,由此產生的收益和損失歸于委托人的一種合同安排。
非法證券委托理財是指有關機構或個人未經證監會批準,通過網絡、電視、廣播、報刊等公眾媒體招攬客戶,擅自代理客戶從事證券投資理財的經營活動。通常采用公告、短信、電話、說明會、聯誼會、推薦會、朋友介紹等方式,編造虛假信息,以高額回報為誘餌,詐騙群眾錢財。
非法委托理財往往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委托理財的主體并不具備法定理財資質。這些機構大多以“投資顧問公司”、“咨詢管理公司”、“私募基金”、“原始股”、“海外上市”等為名,但事實上并未取得證監會的營業核準,屬于非法經營。二是在作案手法上,均以確保高額回報為誘餌,招攬客戶成為會員,收取高額服務費和投資款。
二、非法證券委托理財機構或個人主要使用的手法
1、以代客操盤的名義騙取客戶資金。一些不法機構或個人冒充知名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或證券投資咨詢機構,或使用與知名證券經營機構相似的名稱,通過設立網站或電話營銷,以實施操盤工程或“做莊”計劃等為名招收會員,誘使投資者上當,接受其證券委托理財服務。
2、以約定盈利分成的方式從事代客操盤。一些不具有相關證券業務資格的機構或者個人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媒體或電話、短信等公開招攬客戶,宣稱可以提供一對一指導和代客操盤,以獲取高額投資收益、保證本金安全為誘餌,獲取客戶賬戶交易密碼代理操作股票賬戶,或者由客戶將資金匯到指定賬戶直接由其統一操作,雙方約定收益按一定比例分紅。投資者將資金打入其賬戶后,不法機構或個人往往宣稱其投資已獲利,并提供虛假的盈利對賬單誘使客戶不斷匯款。一旦客戶要求分紅或者退款,不法機構或個人往往以各種理由推托,最后玩“失蹤”。
三、投資者應當如何防范非法證券委托理財陷阱
1、認清非法理財的本質和危害,對“高額回報”、“快速致富”的投資項目進行冷靜分析,自覺抵制不當利益誘惑
2、接受證券理財服務應選擇取得中國證監會頒發證券經營許可證的合法機構進行,不要盲目輕信所謂的“專業公司”,拒絕接受“利潤分成”、“全權委托”。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我們提醒投資者謹防上當受騙。根據《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活動取締辦法》規定:“因參與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因此,在監管部門積極打擊非法證券活動的同時,希望投資者明辨真偽,對各類虛假宣傳信息保持高度警惕,不斷提高識別能力,遠離非法證券委托理財等活動,切實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
(選自2009年12月29日《海口晚報》,萬和證券 評論員徐文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