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幫助投資者強化風險意識,提升自我保護能力,我們從12386熱線投資者訴求中選取了部分典型事項,通過案例形式講解相關知識,提示投資者充分了解相關法律法規,選擇與自身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樹立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理性參與投資。
股票投資要認準證券公司官方渠道
案例:①投資者在A證券公司開立了證券賬戶,但未進行過股票投資。近期自稱為A證券公司的客服人員聯系到投資者,稱A證券公司開發了新的交易軟件——A機構終端,新軟件上線有較多的優惠,建議投資者考慮開始股票交易。投資者隨即根據“客服人員”推薦的來源安裝了交易軟件,并嘗試交易,投資者轉入11萬元資金后,進行了“申購新股”的操作,該軟件顯示投資者成功中簽。一段時間后投資者打算賣出股票并轉出資金時,發現該軟件將自己的賬戶鎖定,無法進行相關操作。
投資者經朋友提醒,直接前往了附近的A證券公司某營業部咨詢情況,經該營業部查詢,該投資者的賬戶狀態是正常的,并無“鎖定”的情況,同時該投資者的賬戶沒有新股申購的委托記錄,也不存在中簽新股的情況。之后根據投資者和A證券公司與公安機關的溝通,證實自己所使用的“A機構終端”不是A證券公司的交易軟件,而是遭到了冒用A證券公司名義的詐騙。
②投資者接到了自稱C證券公司客服人員的營銷電話,稱最近股市情況適合新手入市,建議其開戶投資。投資者心動,便在“C證券公司客服人員”的指導下通過互聯網形式開立了賬戶。之后,該客服人員告知投資者需要將資金存入“C證券公司”指定的第三方賬戶內才可以進行股票交易。于是投資者向“C證券公司”指定的第三賬戶轉入了62441元進行股票交易,交易期間產生了盈利,賬戶顯示本金與盈利共84134.34元。隨后,投資者欲取出資金時,被“C證券公司”拒絕。
投資者通過互聯網查詢到了C證券公司的官方網站并聯系了客服,經查詢,投資者未在該證券公司開立證券賬戶。投資者向公安機關反映了情況,后經查證,投資者遭遇了假冒C證券公司名義的詐騙活動。
提示:冒用合法證券公司名義進行詐騙的情況屢見不鮮,提醒廣大投資者,開始進行證券投資的時候,首先要選擇合法的證券公司,第二要認準合法證券公司的官方渠道,避免使用冒牌的交易軟件、登陸假冒的釣魚網站甚至遇到冒牌的“工作人員”。投資者可以在中國證監會網站、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合法機構名錄查詢到證券公司的官方網站、客服電話等信息。案例中要求投資者將資金轉入指定“第三方賬戶”的行為是典型的詐騙行為,投資者應當密切關注自身合法權益,不給詐騙分子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