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浙江監(jiān)管局、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fā)布】
案例背景
王嫂和其他投資者深知自己已經被“套路”滿滿的非法私募機構利用,不但財產受到了損失,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大家已經不敢再輕易投資了。
究竟如何才能識別那些非法私募呢?
私募知識
1、查詢基金業(yè)協會登記備案信息。登錄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è)協會官方網站www.amac.org.cn,查詢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基本情況、違法違規(guī)及誠信信息、高管人員的履歷及基本情況、過往私募基金產品情況,評估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風險,并對比與私募機構推介信息是否一致。注意,私募基金登記備案并不是行政審批,不等于監(jiān)管部門對機構合規(guī)性和管理能力的認可,警惕利用備案信息自我增信的行為。
2、查閱私募機構官方網站及各類推介資料。查看私募機構和私募產品的基本情況,著重關注是否存在過度宣傳或虛假宣傳的跡象,警惕假借“大型金融集團”名義誘導投資者、選擇性宣傳過往業(yè)績、宣稱掌握“內部”信息等各類充滿迷惑性的措辭。
3、考察推介人員的推介手段。在與私募基金推介人員的接觸過程中,對照《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等相關規(guī)定,評估其推介手段合規(guī)性,衡量推介措辭的理性程度,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對聲稱“高額回報”、“快速致富”的投資項目進行冷靜分析,警惕構造收益陷阱、過度強調資源稀缺性、故意美化投資標的、免費發(fā)放禮品、包裝成權威人士等各類游說手段,避免上當受騙。
4、仔細閱讀合同條款。了解產品投資策略、最終投向、基金運作模式、獲利方式及流動性安排,詢問產品風險,關注管理人與投資者的權利義務等情況。警惕設立多個有限合伙企業(yè),或同時發(fā)行多期產品,實際投向同一實際標的的潛在資金池風險。
5、持續(xù)跟蹤基金后續(xù)運營情況。投資私募基金切不可一投了之,應定期與管理人溝通,按合同約定的信息披露方式、頻率和內容獲取信息披露材料,關注股權類投資的后續(xù)確權程序、證券類投資的凈值波動情況,關注投資運作過程中發(fā)生的重大事項和相關風險。警惕宣傳后續(xù)運作不存在風險、不按約定進行信息披露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