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上海證監局查處了一家假冒正規公司名義從事非法證券活動的網站,這是證監會近年來查處的眾多非法證券網站之一。案犯楊某等人非常狡猾,通過制作發布李鬼網站、提供虛假證明文書等方式,吸引投資者主動入甕,較短時間內騙取了投資者大量錢款。
案情概況
中年女性朱某在家先后接到陌生男女電話,一場騙局由此開始。對方自稱是上海匯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匯金)員工,得知朱某炒股虧損后向其推薦股票,并提供公司網站供其查詢核實,在取得信任后通過收取會員費、銷售原始股等名義騙取其家庭錢款。朱某發現上當后,遂向監管部門舉報。
上海證監局調查發現,涉案人楊某等人為達到非法目的,緊緊抓住投資者心理,內部人員分工明確,作案步驟環環相扣。在實施行騙過程中,先是由自稱“小何”的女子隨機撥打電話給投資者,吹噓其公司上海匯金背景實力,可幫助客戶專業炒股并取得高額回報。如果投資者當時不予合作,小何會“鍥而不舍”地天天撥打電話,并向投資者口頭推薦股票。一旦這些股票上漲,小何就會因勢利導,聲稱想成為他們公司客戶需每季度繳納0.68萬元會員費,一個月保證40%的收益,如果到期達不到收益目標則雙倍退回會員費,并免費推薦股票直到達標為止。這時,為增加其可信度,小何會告訴投資者其公司網址,鼓動投資者登陸瀏覽。該網站內容與小何電話介紹內容基本一致,并有該公司工商營業執照、證監會頒發的證券投資咨詢資格證書以及“在線誠信企業”等多種認證信息。投資者此時警惕性已經下降,覺得小何所說的一切均有案可查,于是信以為真,就按照小何要求,向其指定的銀行賬戶匯去會員費。接著,另一個作案人楊某以小何老師的身份粉墨登場。楊某以其公司要上市為由向投資者電話兜售原始股,允諾可獲得高額回報。在推銷原始股時,楊某不像小何那樣反復糾纏,而是隔三差五電話聯系,并以公司規定為由告誡投資者不要向外人聲張。在吊足投資者的胃口后,楊某傳真出具所謂證監會的公司上市批復,進一步粉飾其編織的謊言。一旦投資者匯去原始股購買費,楊某等人也就完成了其騙取錢財計劃的最后一環,徹底銷聲匿跡。
經進一步調查,上海匯金是工商登記注冊的正規公司,主要從事自有資金的管理,從未經營代做股票、銷售原始股業務。楊某等人提供客戶的網站根本就是個李鬼網站,網站上的公司營業執照系偽造,所留公司地址等信息也是子虛烏有。從楊某唆使投資者匯款的銀行賬戶存續時間看,其開戶到案發不過半年,但騙取的錢款卻逾百萬元。鑒于涉案金額較大,相關人員已涉嫌構成犯罪,監管部門隨即將該線索移送公安機關進一步查處,目前該案已進入刑事司法程序。
案件簡評
本案當中,不法分子假冒合法公司的名義,捏造公司地址等基本信息,偽造公司工商執照、證券投資咨詢資格證書等各種備案、認證或資格證書,并鏈接了大量股市動態等財經內容,營造公司實力雄厚、客戶個個盈利的假象,具有高度的誘惑性和欺騙性,缺乏經驗的投資者極易被騙。在當前眾多投資者證券投資知識仍相對缺乏的背景下,未來一段時期內非法證券網站仍具有一定的生存土壤,社會危害性不容低估,投資者涉獵證券類網站時仍須保持足夠的審慎。
投資貼士
依法經工商注冊登記成立的公司,其名稱中一般有“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字樣,而帶有“證券”兩字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咨詢機構則需經證監會依法批準方可設立。投資者可通過證監會或行業協會網站查詢對方是否具有證監會授予的相關資質,也可通過網絡搜索對方相關信息,為投資決策提供必要參考。
1、做投資決策前多與親朋好友商量。不法分子得逞的關鍵在于利用了各種似是而非的信息,與親朋好友商量有助于辨別信息真偽、降低風險。
2、不對內幕信息、操縱股價等抱有幻想。不法分子往往用“內幕信息”和“坐莊”來吸引投資者,但必須清楚,利用內幕信息交易和操縱股價都是違法犯罪行為,投資者參與其中難辭其咎。
3、不要輕易匯款至個人賬戶。合法機構都須使用公司賬戶收款,使用個人賬戶收款即存在非法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