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紹
2010年初,有多名群眾反映西安有一個自稱“西北財經”的公司,利用電話及“西北財經網”站,編造與中金公司、游資等合作操縱股價等謊言,向不特定對象推薦股票、保證收益,采取隱瞞真相、編造虛假信息、夸大宣傳、洗腦話術等方法,以操作費、轉會費、保密費等名目,設置連環套、騙取受害人錢財。西安市公安局高新分局與陜西證監局聯合進行抓捕行動,出動60多名警力,兵分兩路同時行動,在兩個地點現場抓獲了該團伙61名作案人員,當場收繳作案用電腦9部、電話115部,凍結銀行賬戶7個,并查獲了大量的個人電話信息資料,詐騙所用的“話術”等資料。從現場查獲的電腦賬面資料初步統計,涉及金額300多萬元,受騙人300多人,遍及全國各地。
![[案例類]“西北財經”證券電信詐騙案例](/NewCH/images/fxts/2012/06/19/05E05683C039A63802E8230C4D0EDB13.png)
西北財經查處現場照片
2011年8月31日,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依法對該案進行了審理,并做出一審判決。案犯溫云華等二十人以詐騙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期十二年到一年零八個月不等,并處罰金150萬元到3000元不等。該案是全國目前被懲處的案犯人數最多、刑罰最重的涉及非法證券活動的電信詐騙案之一。
案件特點和作案手法剖析
“西北財經”作為一起典型的非法證券電信詐騙案具有遠程性、匿名性、隱蔽性、虛假性等特點和一整套成熟的詐騙手法。一是遠程性。以欺騙西安以外投資者為主,幕后主犯及業務骨干都是外地人,在重慶作案后又流竄到西安繼續作案;二是匿名性。無論是骨干成員還是業務人員在網上、電話中都用的假名,幕后主犯更是深藏不露,主要通過QQ、電話操縱經營;三是隱蔽性。辦公場所隱藏在寫字樓或商住樓內,嚴格封閉,難以發現;四是虛假性。以承諾收益、獲取暴利為誘餌,虛假銷售炒股軟件、推薦股票騙取錢財;五是利用“掃單、養單、逼單、扣單”等專業騙術流程和洗腦式營銷“話術”,層層設套,威逼利誘。事先編好了“話術”,對業務人員培訓,傳授打電話技巧,針對不同階段的股民、在股市的盈虧情況都有不同的固定說辭。如初級股民怎么說,老股民怎么說,現在賺了怎么說,賠了怎么說公司都有固定騙詞。將業務人員分成掃單、養單、逼單、扣單等小組,并明確分工。掃單人員負責撥打網上購買的電話號碼進行篩選,將有可能發展的名單交給養單人員。養單人員與投資者套近乎,使用“話術”夸大宣傳其實力及推薦股票能力,博取投資者信任。利用人性弱點威逼利誘,洗腦式宣傳,使投資者心甘情愿交錢與他們合作。對于猶豫不決的人,由逼單人員以照顧、優惠等名義,先交一點手續費,推薦一個股票檢驗實力等方式,引誘上圈套。一旦推薦的股票漲了,馬上逼迫補交費用。編造謊言,聲稱與著名券商或私幕合作,準備拉升或操作股票,交納一定手續費或保密費可以給此信息,誘騙不斷交費。當有人沒有賺錢或意識到上當受騙,要求退錢時,由扣單人員找各種借口拖延或以交納一定比例的手續費等,繼續欺騙交費。有的受害人先后6次支付各種名目的費用,累計被騙41萬元。
監管部門提醒
此類犯罪活動以所之能得逞、泛濫成災,就是利用了人性弱點和一夜暴富,天上掉餡餅的僥幸心里。因此,從根本上抵制和防范此類的詐騙活動,投資者一定要避免盲目入市,摒棄不健康的投機心里,樹立理性投資理念。在目前手機、電話等現代化通信手段發達的今天,要具備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辨別真假的常識和能力,堅決抵制各種誘惑,不能輕信任何不明來電。一旦發現受騙上當,及時向當地公安部門報案,為公安部門及時偵破創造有利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