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摁下葫蘆起來瓢”,中山公用、通威股份內幕交易案剛剛平息,武漢塑料又曝內幕交易,而且此次內幕交易相關的重組尚未進入證監會審核階段,沒有經過其他主管部門的批準,甚至還沒有通過股東大會審議,而是僅僅停留在一紙預案階段。這一次的“主角”熊鮮停并非“泛泛之輩”,其不僅在此次擬注入武漢塑料的3家公司中都擔任法人代表,還在這3家企業共同的控股股東——楚天網絡及湖北有線的總經理。
據記者昨日最新獲得的消息,熊鮮停因涉嫌武漢塑料內幕交易已被有關方面帶走協助調查,昨日湖北省有關部門召開會議,通報了相關情況。這一次的調查可以說是“閃電速度”。從武漢塑料3月18日停牌算起,歷時尚不滿4個月,武漢塑料的重組還僅僅只停留在預案階段。
根據5月5日公司復牌時披露的預案,公司擬通過資產置換以及定向增發,置出自身所有資產負債,并向楚天數字、楚天襄樊、楚天金緯三公司購買其所有資產負債,同時購買武漢廣電100%股權。而熊鮮停顯然是此次重組的知情者和決策者,其不僅在上述三家“楚天系”公司均擔任法人代表一職,而且還同時擔任這三家公司的共同控股股東楚天網絡、及楚天網絡大股東湖北有線總經理,湖北有線由湖北省廣播總臺直接持股95%。由此而言,熊鮮停理應是公司自查的重點對象,但是在預案中卻并未“截獲”這一情況。
在今年3月18日前6個月內的敏感期,買賣武漢塑料的共計11人,其中不僅包括上市公司董事親屬、楚天數字董事配偶、楚天金緯高管或其配偶,甚至還有楚天數字分公司的副總經理及其配偶、武漢塑料控股子公司總經理之配偶等“邊緣內幕人”;買賣的股數最少為幾百股,最多達到5.5萬股;尤其是武漢塑料一控股子公司總經理配偶吳某于今年3月12日分3筆買入2000股武漢塑料,且截至停牌前未曾賣出。如果說上述個人的確如聲明中所言,因所職位關系無法得知重組內容,“精準投資”出于個人投資決策行為,那么,熊鮮停顯然沒有這樣的理由。
武漢塑料此次重組“前道工序”范圍之廣,客觀上也給內幕交易提供可能。今年重組之前,部分交易方進行過多次的股權變更,涉及面極廣。僅以楚天數字為例,該公司在武漢塑料今年停牌前進行過1次增資和1次股權轉讓,增資后股東數量由原來的3名一舉擴展到7名,而此后的1次股權轉讓,讓公司最多擁有10名股東,時間節點與停牌時間僅差1個多月,無疑為內幕交易提供了滋生可能。
據武漢塑料最近一次重組進展公告,目前審計評估機構正對公司審計評估;尚不存在致使重組中止或變更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