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運用組織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與財務管理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對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績效評價與管理工作進行了分析,給出了保護基金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報告主要分為以下七個部分以及兩個分報告。報告的第一部分界定了證券投資者及其應有的合法權益,分析了證券投資者權益遭受損害的主要原因,論證了保護證券投資者權益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對世界各國通過立法并設立投資者保護基金的做法進行了介紹和評述。第二部分對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的力度和水平進行了評估;研究了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籌資方式與運作模式、監管主體與問責關系,并分析其成立一年以來的運作狀況及產生的影響;討論了保護基金的績效評價與管理問題,將社保基金、中央企業、政府組織的績效評價指標設計作為構建評價指標的重要資源。第三部分研究了邏輯模型、平衡計分卡、績效棱鏡模型等績效管理框架及利益相關者理論和績效評價指標設計方法論;探討了組織績效的形成機理及評價指標的設計方法論,對“三位一體”的設計思路給出了分析框架。第四部分分析了保護基金和基金公司的組織性質和職能定位,初步分析了保護基金引入對證券市場格局的可能影響,并結合邏輯模型和平衡計分卡探討了保護基金績效形成的內在機理。第五部分基于邏輯模型和平衡計分卡,參照“三位一體”的指標設計思路,嘗試給出了保護基金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在分析保護基金的發展戰略和評價定位的基礎上,設計了績效評價指標模塊,對指標篩選并最終構建了評價指標體系。報告最后探討了保護基金績效評價與管理的支撐體系,對評價主體的選擇、評價機制的設計、評價的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等作了詳盡的闡述,并給出了本研究的基本結論和政策建議。分報告之一從利益格局入手構建了基金績效的形成機理,提出了應以評促建,通過基金績效評價指標設計和績效評價提升基金績效的思路。分報告之二研究了證券投資者賠償制度在中國的實施狀況,剖析了證券投資者賠償制度實施機構的績效形成過程,并運用平衡計分卡構建了實施機構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本報告運用組織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與財務管理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對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績效評價與管理工作進行了分析,給出了保護基金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報告主要分為以下七個部分以及兩個分報告。報告的第一部分界定了證券投資者及其應有的合法權益,分析了證券投資者權益遭受損害的主要原因,論證了保護證券投資者權益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對世界各國通過立法并設立投資者保護基金的做法進行了介紹和評述。第二部分對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的力度和水平進行了評估;研究了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籌資方式與運作模式、監管主體與問責關系,并分析其成立一年以來的運作狀況及產生的影響;討論了保護基金的績效評價與管理問題,將社保基金、中央企業、政府組織的績效評價指標設計作為構建評價指標的重要資源。第三部分研究了邏輯模型、平衡計分卡、績效棱鏡模型等績效管理框架及利益相關者理論和績效評價指標設計方法論;探討了組織績效的形成機理及評價指標的設計方法論,對“三位一體”的設計思路給出了分析框架。第四部分分析了保護基金和基金公司的組織性質和職能定位,初步分析了保護基金引入對證券市場格局的可能影響,并結合邏輯模型和平衡計分卡探討了保護基金績效形成的內在機理。第五部分基于邏輯模型和平衡計分卡,參照“三位一體”的指標設計思路,嘗試給出了保護基金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在分析保護基金的發展戰略和評價定位的基礎上,設計了績效評價指標模塊,對指標篩選并最終構建了評價指標體系。報告最后探討了保護基金績效評價與管理的支撐體系,對評價主體的選擇、評價機制的設計、評價的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等作了詳盡的闡述,并給出了本研究的基本結論和政策建議。分報告之一從利益格局入手構建了基金績效的形成機理,提出了應以評促建,通過基金績效評價指標設計和績效評價提升基金績效的思路。分報告之二研究了證券投資者賠償制度在中國的實施狀況,剖析了證券投資者賠償制度實施機構的績效形成過程,并運用平衡計分卡構建了實施機構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