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精神貫穿公司各項業務,投保基金公司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同時,走出去、學先進,不斷加強調查研究。2019年6月,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鞏海濱同志和紀委書記彭晶同志帶隊赴“楓橋經驗”發源地浙江省諸暨市,與浙江省證監局以及北京一中院、杭州中院一道調研學習“楓橋經驗”,并就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開展座談。通過調研學習,投保基金公司領導班子及公司員工深刻體會到,新時代更需要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公司各項業務工作要以“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根本立場,切實讓人民群眾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時代使命鑄就“楓橋經驗”
56年前,浙江省紹興諸暨市楓橋鎮在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創造了“依靠群眾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是“楓橋經驗”的重要內涵,其核心就是集中群眾智慧推動基層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和解決問題。
“楓橋經驗”是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社會治理方案,形成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展于改革開放時期,創新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內涵不斷豐富、重點不斷調整,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展,隨著理念的進步而創新。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精神實質并未改變,其突出亮點是在黨的領導下,以開放性架構吸納各方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形成分工負責、良性互動的治理模式。
一是把各類風險防范在源頭、化解在基層。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要堅持以預防為基點,構建社會矛盾風險綜合防控新體系。“楓橋經驗”抓源頭的經驗做法啟示我們,要注重源頭防控、源頭治理。
二是最大限度贏得民心、匯集民力、尊重民意。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楓橋經驗”的持久生命線,也是其創新發展的根本點,“楓橋經驗”正是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在現實工作中的生動體現,對新時代做好群眾工作和踐行群眾路線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新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智能化等對加強社會治理和做好群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集中群眾的意見、建議、智慧,同時發揮信息化、高效化、智能化和便利性的優勢,高效解決現實問題。
二、開拓社會治理新思路,創新矛盾化解新機制
作為國家設立的投資者保護專業機構,投保基金公司探索了獨具特色的證券糾紛調解模式,并成功實踐了同上市公司設立“賠償專用共管賬戶”的模式,積極支持審判機關高效專業審理案件和積極支持投資者止爭息訟,近年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是“楓橋經驗”在新時代、新領域的重要實踐。截至目前,共完成百余件支持輔助司法機關進行投資損失金額計算工作,完成500余件示范判決下的法院委托調解案件,投資者訴請金額合計超過6600萬元,提升了矛盾糾紛化解的效率。
(一)訴調對接實現了不同沖突化解渠道間的協同合作
證券期貨領域的訴調對接機制,在訴訟和調解兩大糾紛化解渠道之間打通了一條“運河”,結構性地緩解了訴訟渠道的長期擁堵和沖突處置壓力,更有效地促進了糾紛化解和社會和諧,減少沖突的治理成本和民眾的訴求表達成本。
(二)訴調對接拓寬了行業調解發揮沖突化解作用的新形式
訴調對接機制使行業調解能夠嵌入訴訟大框架中,不僅承擔爭議焦點相對明確的案件,也承擔了很多專業化、事務性工作,擴大了調解作用發揮的空間,在減輕當事人訴累和司法審判壓力的同時,也降低了矛盾糾紛對企業正常經營的不良影響,是創新社會治理的新形式。
(三)訴調對接推進了信息化建設與業務實踐的協調聯動
最高人民法院多元化解決證券糾紛意見中明確了對信息化建設的要求。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為司法審判按需提供精準服務,提高了金融案件糾紛化解的專業性和時效性,是金融案件審判工作的一種極大創新,較好地實現訴訟與非訴訟的銜接。
三、秉持發展“楓橋經驗”,開創投資者保護新局面
投保基金公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傳承和發展“楓橋經驗”,一手抓證券市場風險防范,一手抓投資者教育保護,聽民聲、聚眾力、集眾智,持之以恒地致力于推動投資者保護事業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一)完善基金籌集管理體系,當好投資者保護的“壓艙石”,堅守風險防范底線
近年來,投保基金公司以防范化解風險是投資者保護的重要前提為出發點,按照《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管理辦法》賦予的職責,以投保基金保值增值為目標,按照“取之于市場、用之于市場”的原則,建立起科學、合理、安全的基金籌集管理運用體系,為履行風險處置、損害賠付等職責做好資金準備,為防范和化解證券市場風險建立可靠的資金保障。
(二)健全風險監測監控體系,守好投資者的“錢袋子”,將風險矛盾防范于源頭
基于監測證券公司風險的法定職責,2013年,根據證監會授權,建立運行證券交易結算資金監控系統,被市場稱為“鷹眼系統”。通過對中國結算、23家存管銀行和102家證券公司提供的2.3億客戶賬戶資金進行逐日監控比對,精準定位投資者資金安全問題線索,實現對投資者資金的集中、統一、動態、“看穿式”監控。
立足系統性風險的防控,投保基金公司以“監測識別、量化分析、預警提示”風險為原則,構建證券公司風險監測系統,形成監測功能完備的風險監測指標體系,開展行業掃描和分層監測,為監管機構、市場運營主體提供參考,為防范資本市場系統性風險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履行了防范金融風險就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職責要求。
(三)及時響應投資者訴求,做好投資者的“話匣子”,著力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
投資者保護訴求響應體系是投保基金公司服務投資者、聯系監管部門的重要平臺。2013年,根據證監會委托,承建并運行12386中國證監會熱線系統,覆蓋網站投資者訴求,有效實現“話網合一”。自開始運行以來,訴求處理量逐年增加,累計受理投資者熱線訴求達50多萬單,為投資者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400余萬元,投資者滿意度逐步提高。同時,在投保局的領導下,我們積極創新,多措并舉,不斷推進熱線服務工作提質增效。目前,投訴直轉試點范圍已經擴大到北京、上海、廣東、深圳、江蘇等5個省市的330家市場經營機構及其8000多家分支機構,這一舉措大大提高了熱線轉辦效率。
(四)開展系統性調查評價,做好資本市場的“鐵尺子”,暢通投資者的市場參與渠道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全國證券市場調查體系,投保基金公司通過優化提升評價質量,做好中立的、市場化的、有效的市場評價,已經成為上市公司全面體檢的重要參數。為進一步提升調查評價工作質量,投保基金公司緊密結合監管難點、市場熱點和投資者關切,不斷提升風險點、突出問題和關鍵因素選擇的精準度,建設了覆蓋11000余名投資者和證券經營機構的調查樣本庫,開展了180余期調查,形成監管與投資者的雙向互動機制,架起投資者與監管機構之間有效溝通的橋梁,推動投資者訴求有效解決。
(五)探索多層次投資者賠付體系,做好投資者的“算盤子”,不斷促進糾紛的高效化解
立足于償付投資者損害這一重要職責,投保基金公司建立起多層次投資者賠付體系,并創新開展特色化證券糾紛化解工作。第一層為投保基金,截至目前,共參與26家被處置證券公司的破產清算,其中,24家被處置證券公司使用了投保基金,累計向投資者撥付投保基金約225.282億元。第二層為“專項補償基金”,2013年以來,積極推動落實違法責任主體先行賠付機制,先后擔任萬福生科、海聯訊和欣泰電氣三單專項補償基金管理人,共賠付3.4萬人、金額超5億元,賠付比例均達到95%以上,高效率低成本地賠付投資者損害補償,受到社會各方的高度認可。第三層為“行政和解金”,積極開展相關研究,扎實推進行政和解制度發揮功效。以多層次投資者賠付體系為依托,投保基金公司還創建了特色化的證券糾紛調解模式,在輔助司法審判和推動證券糾紛調解工作中,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和司法審判的壓力,有效防止了矛盾的進一步激化,實現了新跨越。
十九大報告將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基本內涵概括為“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四個方面,有效運用網絡信息平臺防范金融風險、化解社會矛盾將成為主流,投保基金公司將以創新投資者保護方式方法為要求,在信息系統建設、數據挖掘分析、智能監控預警、網絡建設運用等方面,不斷開拓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