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證監會的領導下,上交所本著發展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基本目標,圍繞產品和服務創新,穩步推動債券市場的各項創新工作,先后推出了包括中小企業私募債券、可轉債回購交易、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產品和制度創新,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果,促進了債券市場的發展。
產品創新和制度創新互動
推出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是上交所加大債券市場品種創新的重大舉措。
我國中小企業長期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落實國務院和證監會領導關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去年底以來上交所就開始對中小企業私募債券進行研究,醞釀通過債券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今年1月,上交所著手起草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的規章制度。在多次征求證券公司等市場主體意見的基礎上,于今年5月正式公布《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業務試點辦法》和相關業務指引。同時,上交所與京、津、滬、蘇、浙、粵等地方政府進行溝通聯系,聯合當地政府部門共同推進私募債券業務的前期工作,通過召開座談會等形式積極動員相關地區券商開展準備工作。目前,已有18家企業向上交所提交了備案申請材料,其中14家已經獲得《接受備案通知書》,5家已經發行完畢。
隨著債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創新品種逐漸推出,上交所同步加強了債券投資者管理方式創新,引入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加強對債券市場投資者的保護。去年底和今年初上交所分別發布了《債券市場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暫行辦法》和《債券市場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工作指引》,首次在債券市場建立了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將債券市場投資者按照產品認知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分為專業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在此基礎上,對債券市場投資者進行分類管理,普通投資者僅能參與低風險債券品種,以更好地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目前,所有券商都已上報了相關實施方案和工作制度,并采取了相應技術手段對債券交易進行了分類管理,債券市場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已經進入常態化。
加強對債市投資者服務
在創新的同時,上交所采取各種措施,特別是將可轉債計入回購質押庫和發布債券估值數據兩項服務措施,大大加強了對債市投資者的服務水平。
可轉債原來在交易所僅能進行現券交易,不能像企業債、公司債一樣進行回購交易。上交所在市場調研中發現,投資者對于可轉債也有很強的融資需求,因此從去年開始探討可轉債計入回購質押庫的可行性,并很快與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就此業務達成一致。經過半年多的業務和技術準備,此項業務從今年5月21日起成功開展,首日即有約210億元可轉債提交進入質押庫。可轉債計入回購質押庫業務充分利用了上交所回購市場的優勢,有效解決了可轉債投資者融資的問題,完善了對債券投資者的服務。
傳統上,我國交易所市場一直采用將收盤價作為基準價格,沒有建立債券估值體系。但債券估值是債券市場重要基礎設施,特別是在交易不活躍的債券品種中,債券估值對于會計核算的重要性更加顯現。為完善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上交所今年著力推動建立交易所債券市場估值,從今年2月20日起,通過上證債券信息網和單向衛星向市場發布中證債券估值數據,初步建立了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債券估值體系,彌補了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上的短板。
此外,近一段時期來上交所還加大了市場推介創新,完善市場服務。上交所通過研討會、培訓會等多種模式宣傳債券市場和債券融資渠道,在上海、北京、長沙、西安、武漢和成都等多地召開推介會,全國100多家上市公司參會,取得良好的推介效果。截至5月底,上交所債券掛牌723只,比2011年底增加91只,增幅14.4%;債券托管量8132億元,比2011年底增加800億元,增幅10.9%。2012年1-5月上交所債券總成交量達到12574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7859億元,增幅達到117%;今年1-5月債券總成交量占上交所證券總成交量的60.4%。
據悉,上交所正在積極制定相關規劃,力圖在國債預發行、資產證券化等品種上實現創新,進一步豐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交易品種,同時按照“五個統一”原則推動債券市場互聯互通,促進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