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在“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保護制度的發展與完善國際研討會”上指出,對上市公司重大并購重組行為,特別是圍繞“保殼、借殼”和題材炒作的重組行為進行制度規范,完善退市機制和企業破產機制,是從根本上改變熱衷績差股、ST股的非理性投資文化最有力的糾偏武器。
此外,適時調整針對個人投資者的現金分紅雙重征稅等制度安排,引導上市公司進行穩定而合理的現金分紅,將強化投資者長期投資理念,減少追逐差價的行為,是培育價值投資理念的重要途徑。
宋麗萍是在談到培育成熟資本文化,制度建設是核心時做出上述表示的。她指出,在新興加轉軌的市場環境下,“傳統”和“習慣”的力量相對單薄, “一般性規則”的約束、引導效用就更為突出。
宋麗萍在會上對《深圳證券市場2007年投資者結構和行為分析報告》進行了介紹。報告對5463.5萬深市A股賬戶、2790萬2007年參與交易的賬戶進行了全面分析,結果表明,加強投資者教育,特別是加強個人投資者、新入市投資者的風險教育,提高投資者風險意識,意義重大,刻不容緩。
一是新開戶投資者數量迅速增加,新開戶個人投資者呈現出年輕化趨勢。2007年新開A股賬戶達到1885.7萬。深市2005年-2007年新開賬戶中,30歲以下投資者比例遠遠高于其在累計賬戶的占比。
二是中小個人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的主體,在一定意義上是證券市場流動性的主要提供者。個人投資者持有的流通股市值占深市A股的60.4%,其中持股市值小于100萬元的個人投資者持有的流通股市值占41.7%,參與交易賬戶數占98.8%,交易金額占比超過67%。
三是中小投資者平均持股期限短,資金周轉率高,投資偏好趨同。個人投資者的平均持股期限僅為105.77天,平均資金周轉率達838%,約是機構投資者(466%)的近兩倍。持股市值100萬元以下的個人投資者投資普遍更偏向于持有和交易小盤股、低價股、績差股、高市盈率股、ST股和前期漲幅較小的股票。
四是市場下跌對中小投資者收益所產生的影響更大。以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2月25日為時間區間,以2008年2月25日市場(上證綜合指數4192點)為基點,壓力模擬測試的結果表明,在市場下跌30%(對應上證綜合指數約3000點)的情況下,新入市及中小投資者虧損面將急劇增大,而且虧損比例最高。
五是中小投資者、新開戶投資者收益水平相對較低。結果顯示,個人投資者的收益率隨其投資規模的增加而增加,而新開戶投資者的收益率明顯低于開戶時間較長的投資者。
宋麗萍認為,當前,我國證券市場除“歷史信息”、“公開信息”和“內幕信息”三類信息外,還大量存在一個主要由各類臆測言論組成、以互聯網為主要傳播渠道的“第四類信息”。“第四類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市場運行的信息環境,并進一步影響到市場運行。
本報記者 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