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摘要
2009年10月,為了解投資者在當前經濟、市場環境下的投資行為和心理變化,以及投資者對創業板推出和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看法,為監管部門維護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提供決策參考,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發起了“2009年投資者綜合調查”。
本次綜合調查開始于2009年10月13日,截止于2009年10月29日,依托55家證券公司及350家營業部的28000個投資者樣本開展。本次調查從28000個樣本中采取對稱系統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2800個樣本(每家營業部8個樣本),通過證監會機構部CISP系統將調查通知及樣本名單下發至證券公司及營業部,通過一輪抽樣和一輪補充抽樣兩輪調查后,2800個調查樣本最終回收有效問卷2741份,回收率為97.89%。通過對這些數據的科學統計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一、當前我國投資者構成呈現以下特點:以中青年為主,多為大中專以上學歷,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階層為主,多分布在大中城市。
調查結果顯示,25-44歲的投資者占參與調查總人數的64.43%,擁有大中專及以上學歷的投資者占84.54%,工薪階層占60.74%,中等收入投資者占69.14%,居住在大中城市的投資者占68.77%。
二、07年之后新增入市者近四成,且呈年輕化特征;09年以來投資者收益狀況明顯改善。
我們將2007年及之后入市的投資者定義為新增入市者,這一部分人占到參加調查投資者的38.56%,這些新增投資者偏年輕,集中在中等收入水平的工薪階層。
調查結果顯示,2009年以來隨著A股市場回暖,投資者投資收益狀況也比08年大為改觀,09年以來盈利的投資者達到34.15%。其中2000年以前入市的投資者中盈利的比例最高,占到該類投資者的42%。
三、超四成投資者以基本面分析為主,技術分析為輔;多數投資者持股時間較短,換手頻繁,而高換手率者09年收益較好,體現市場的投機性質。
調查顯示,投資者進行股票投資時,42.69%的人以基本面分析為主,技術分析為輔,此種基本面分析方法凸顯“價值理念深入人心”。但在實際操作中,大部分投資者選擇了頻繁換手,持股時間在3個月以內的投資者占比達68%,而持股時間不到1個月的投資者占比近45%。“價值理念”與“投機操作”均占多數。
通過交叉分析發現,換手較頻繁的投資者09年盈利的比例較高,表明當前我國股票市場仍存在一定的投機性質。
四、多數投資者都有過追漲殺跌操作,一定程度上了加劇了市場的暴漲暴跌,而該種操作難以為投資者帶來良好收益。
調查顯示,80.81%的投資者曾有過在股票上漲時買入,股票下跌時賣出的操作。而追漲殺跌操作往往不能為投資者帶來良好收益。從來沒有進行過追漲殺跌操作的投資者中,09年以來盈利的占41%,虧損的僅為27%。而經常進行追漲殺跌操作的投資者09年盈利的比例僅為29%,虧損的比例達到了43%。
五、多數投資者認為當前股市行情適度反映了經濟基本面好轉,對09年后期股市持謹慎樂觀態度。
調查顯示,56.04%的投資者認為當前股市行情適度反應了經濟基本面好轉。對于09年底前的市場走勢,51.92%的投資者認為將維持震蕩趨勢,31.70%的投資者認為上漲,選擇結果體現出大部分投資者對09年后期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
六、多數投資者對今明兩年宏觀經濟形勢和上市公司業績信心充足,但同時存在通脹預期。
調查顯示,65.27%的投資者認為09年我國GDP能夠實現8%的增長,77.02%的投資者認為2010年我國GDP將實現不低于8%的增長。而認為2009年和2010年上市公司業績將上漲的投資者也占絕對多數,均超過了參加調查者的75%。國內外宏觀經濟的復蘇也引發了投資者的通脹預期,近70%的投資者都認為最近兩年會出現通貨膨脹。
七、多數投資者認為財政和貨幣政策發生轉向的可能性很大,并且將會對股市產生較大影響,而監管層對新股和創業板的放行也會對股市產生一定影響。
調查顯示,68.53%的投資者都認為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會在2010年之前發生轉向。而認為政策轉向影響較大的投資者占48.81%,且認為政策轉向會產生利空影響的投資者多于認為產生利好影響的投資者。調查結果表明擔心政策轉向已成為影響投資者心理的較大因素,如果2010年財政和貨幣政策發生轉向,將會引發股市的較大波動。
對于新股開閘和創業板推出,35.32%的投資者認為該項舉措影響較大,44.99%的投資者認為該項舉措對股市影響較小,而認為該項舉措是利空影響的占多數。綜合來看,新股開閘和創業板推出對投資者心理有一定影響,并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股市波動。
八、超八成投資者認為創業板推出初期會出現炒作,多數投資者對炒作持觀望態度;投資者漸理性,超四成認為創業板應設10%漲跌幅限制。
對于創業板推出初期是否會出現炒作的問題,46.70%的投資者均認為很可能出現炒作,34.59%的投資者認為有可能出現炒作。對于創業板推出初期明顯的炒作,71.91%的投資者都選擇了持觀望態度,表明當前投資者漸趨理性,對市場短期的熱點炒作不再盲目跟風。此外,09年以來盈利水平較高,換手較頻繁的投資者參與炒作的意愿相對較強。
針對創業板漲跌幅限制問題,參與調查者中86.54%的人都認為應該設限制,認為設限幅度應為10%的比例最高占43.01%。此外通過交叉分析發現,入市資金量高、09年以來盈利水平高的投資者希望受到較少限制的比例相對較高。
九、超五成投資者已開設或打算開設創業板賬戶;投資者對創業板的參與以短期和偶爾投資為主。
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投資者中已經或打算開設創業板賬戶的人群占到55.78%,其中已經開戶的占34.51%,打算開戶的占21.27%。不打算開戶的占19.34%,還有24.88%的投資者在考慮之中。結果顯示目前投資者對參與創業板投資較為謹慎,其中入市時間早、資金規模大、收益水平高和換手頻繁的投資者對創業板參與意愿較強。
參與調查的投資者中表示偶爾參與創業板投資比例最高為41.44%,表示短期持有頻繁換手的占12.55%,而表示買入并長期持有的僅占4.63%,另有41.37%的投資者表示不會參與。該項調查結果表明,創業板推出之初投資者較為謹慎,進行短期和偶爾投資的人數較多。
十、近六成投資者參與過新股申購;參與程度與投資者入市時間、入市資金量、盈利水平和操作風格密切相關。
調查結果顯示,參與過新股申購的投資者占到參加調查總人數的57.1%。其中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前后均參與過的投資者占32.03%,改革前參與過、改革后未參與的投資者占14.08%,改革前未參與而改革后參與過的投資者占10.98%。而改革前后均沒有參與過的投資者占42.90%。其中入市時間早、資金規模大、收益水平高和換手頻繁的投資者對新股申購的參與程度相對較高。
十一、對于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影響,多數投資者認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體現了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但力度不夠;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后新股定價偏高;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對抑制上市首日爆炒有一定作用。
對于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是否體現對中小投資者保護的問題,超過70%的投資者都認為該項改革體現了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其中認為保護力度仍然不夠的占多數為58.59%;針對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后定價是否合理的問題,66.65%的投資者都認為定價偏高;對于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是否能夠抑制上市首日爆炒的問題,57.90%的投資者認為有一定作用,7.95%的投資者認為有很大作用,而認為沒有作用的占17.69%。
2009年中國證券投資者綜合調查分析報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