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摘要
“融資融券”又稱“證券信用交易”,包括券商對投資者的融資、融券和金融機構對券商的融資、融券四種。市場通常說的“融資融券”,是指券商為投資者提供融資和融券交易,證券公司向客戶出借資金供其買入證券或出借證券供其賣出的業務。
自2006年6月30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融資融券試點管理辦法》以來,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一直倍受關注。08年A股市場持續低迷,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08年10月31日發布的《證券公司業務范圍審批暫行規定》,對券商經紀、投行及創新業務審批重新做了規定,并首次對證券公司申請融資融券業務進行規定。該規定已于08年12月1日起施行。
融資融券是我國資本市場即將推出的一項重要的創新型業務,為了清晰了解投資者對該項業務的看法,為融資融券業務的順利推出和開展提供決策參考,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發起了“2008年12月中國證券投資者綜合調查”。
本次調查共獲得市場有效問卷8741份,調查周期自2008年11月19日至12月14日,共持續26天。通過對這些數據的科學統計和分析,我們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結論一:投資者對融資融券業務了解程度不深。
在參與問卷調查的投資者中,66.75%的投資者對融資融券業務有所了解,其中簡單了解的占絕大多數,占到了參與調查總人數的60.87%,非常了解的僅占5.88%。隨著融資融券業務的逐步推進,對投資者進行融資融券業務的知識普及對于保護投資者利益和維護市場穩定大有裨益。
結論二:大部分投資者將推出融資融券業務作為監管部門的救市措施,并且將融資融券推出對短期市場的影響視作“雙刃劍”。
調查結果顯示,64.87%的投資者認為監管層推出融資融券的主要意圖在于增加入市資金量,作為政府系統救市的措施之一;53.61%的投資者認為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對短期市場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亦有弊。
結論三:投資者對參與融資融券較為謹慎,大部分投資者持“先觀望,后參與”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在參與調查的投資者中,有52.39%的投資者表示對融資融券業務要“先觀望,后參與”,39.88%的投資者表示不會參與,而表示會立即參與的投資者僅占到了7.73%。顯示出目前大部分投資者對參與融資融券業務較為謹慎,而目前市場不穩定、投資機會難以把握是影響投資者參與意愿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對融資融券了解程度高、資金規模大、收益水平高和風險承受能力強的投資者的參與意愿更強。
結論四:投資者對融資融券實施細則的選擇體現出中等風險承受能力。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融資融券業務推出的先后順序,42.06%投資者給出的選擇是先推融資,再推融券;對于融資融券業務的一些實施細則,36.28%的投資者選擇應以滬深300權重股作為融資融券的買賣對象,44.61%的投資者贊同融資融券期限不得超過6個月,31.81%的投資者贊同1:2的杠桿比率。這些投資者贊成比例較大的選項均為風險程度適中的選項,體現出經過市場的長期深度調整后,投資者漸趨理性,能夠根據個人風險承受能力來做出合適選擇,希望融資融券業務在推出初期具有適當的風險收益水平。